|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服用避孕药后仍可能怀孕,主要原因包括漏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个体差异及排卵异常。可通过调整用药方式、检查药物配伍、更换避孕方法或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漏服药物:未按说明书定时服用可能导致避孕失败,建议设置服药提醒并严格遵循用药周期,漏服后需及时补服或采取紧急避孕措施。
2、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降低避孕药效,就医时应主动告知用药史,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避孕方案或更换其他避孕方式。
3、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对药物吸收代谢存在差异,若多次发生避孕失败,可就医检测激素水平,遵医嘱选择避孕针、皮下埋植等长效避孕措施。
4、排卵异常:少数情况下药物抑制排卵失败可能导致意外妊娠,需通过验孕确认是否怀孕,若确诊应及时就医评估胚胎发育情况及后续处理方案。
建议记录服药时间并定期检查避孕效果,确认怀孕后需停止服用避孕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后续可考虑更可靠的避孕方式。
37周胎盘三级一般1-2周内可能分娩,实际时间受到胎儿发育情况、孕妇身体状况、胎盘功能变化、宫缩频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胎儿发育:胎儿肺部成熟度及体重达标会加速分娩进程,需定期监测胎心监护。
2、孕妇体质:宫颈条件良好的孕妇产程启动更快,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分娩。
3、胎盘功能:胎盘钙化程度加重可能导致供氧不足,需通过胎动计数和B超密切观察。
4、宫缩强度:规律宫缩出现是临产标志,如伴有破水或见红需立即就医。
建议每天记录胎动次数,出现宫缩间隔缩短或腹痛加剧时及时前往医院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