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胃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胃炎、胃溃疡、胃出血、胃癌四种类型,按疾病进展从轻到重排列。
1、轻度胃炎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多因饮食刺激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可通过抑酸药铝碳酸镁、瑞巴派特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2、胃溃疡胃黏膜深层缺损,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胃酸分泌异常有关,典型症状为餐后腹痛,需使用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等药物促进溃疡愈合。
3、胃出血溃疡侵蚀血管导致呕血或黑便,可能由酗酒或严重感染诱发,紧急处理需内镜下止血,配合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等治疗。
4、胃癌胃黏膜恶性病变,高危因素包括萎缩性胃炎和遗传史,进展期表现为消瘦、呕吐咖啡样物,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日常需规律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胃镜检查筛查病变。
五天没有大便可能由饮食纤维不足、水分摄入过少、肠道蠕动减慢、肠梗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使用通便药物、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
1、饮食纤维不足日常饮食中缺乏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导致粪便体积不足难以刺激肠道蠕动。建议增加燕麦、红薯、芹菜等食物的摄入,无须药物干预。
2、水分摄入过少体液不足会使粪便干结难以排出。每天应饮用超过1500毫升水,可配合食用火龙果、酸奶等润肠食物,无须特殊药物治疗。
3、肠道蠕动减慢可能与久坐不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腹胀、食欲下降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比沙可啶肠溶片等缓泻剂。
4、肠梗阻多由肠粘连、肿瘤压迫等因素导致,常伴随腹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胃肠减压或手术治疗,禁用缓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若超过一周未排便或出现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