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急性动脉栓塞常说5"P"什么是征指?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急性动脉栓塞常说5"P"什么是征指?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兰军良
兰军良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急性动脉栓塞的典型症状为: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感觉异常(Pare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英文字母开头均为P,故而成为5"P"征。上述征象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与缺血程度有关。   ①疼痛:是肢体动脉急性栓塞的最常见表现,出现突然而且剧烈,并不断加重,距栓塞平面越远出现症状越早。以后疼痛转为无痛,这是因为随缺血的加重,所产生的感觉障碍将替代疼痛症状。②皮肤苍白:是急性动脉栓塞的早期症状,肢体皮肤呈蜡样苍白,随病情加重,皮肤将出现紫色斑块。如手指压之变白,说明毛细血管的血流可复性尚好,如无变化则可能发生早期坏疽。随缺血加重,受累肢体皮肤将出现水泡并进一步变色,最终可出现干性或湿性坏疽。 ③动脉搏动消失:发生在栓塞动脉节段的远端动脉。如栓塞不完全,可触及减弱的远端动脉搏动。 ④感觉异常:发生在急性动脉栓塞的早期。初期感觉麻木、发胀感,严重时出现麻痹。感觉异常和减退区域常呈袜套样或手套样分布。 ⑤运动障碍:是肢体严重缺血的晚期表现。 此外,栓塞动脉远端肢体皮温下降,严重时冰凉。一般来说,皮肤变温带常位于距栓塞部位远端约10-20cm处。除上述临床表现外,患者可伴有感染中毒等全身症状或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或合并症。最常见的是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衰竭或意识状态的改变等。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风湿性心脏病怎样控制病情发展

风湿性心脏病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心理支持和手术干预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风湿性心脏病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免疫反应异常、心脏瓣膜损伤、炎症持续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炎药和抗凝药。青霉素是预防链球菌感染的常用抗生素,通常口服500mg每日两次。阿司匹林作为抗炎药,剂量为75-100mg每日一次,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华法林作为抗凝药,剂量根据凝血功能调整,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2、生活方式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病情。避免高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戒烟限酒,减少对心脏的额外负担。 3、定期监测:定期进行心脏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液检查。监测心脏瓣膜功能和炎症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4、心理支持: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和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5、手术干预: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损伤,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手段。瓣膜修复手术和瓣膜置换手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瓣膜修复手术通过修复受损瓣膜恢复其功能,瓣膜置换手术则用人工瓣膜替换受损瓣膜。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病情,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