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茯苓和黄芪可以一起泡水喝,两者配伍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的作用。
茯苓与黄芪均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搭配使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效果。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经,主要含茯苓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能促进钠钾代谢,调节免疫功能。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富含黄芪甲苷、黄酮类物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两者合用对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不振、肢体浮肿有协同改善作用,适合疲劳乏力、易水肿人群日常饮用。建议将10克黄芪与10克茯苓切片,沸水冲泡15分钟后饮用,可重复冲泡2次。
需注意黄芪性温,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引起口干咽痛等上火症状。阴虚火旺者可能出现失眠、潮热等不适,高血压患者慎用。茯苓利尿作用较强,肾虚多尿者不宜单独大量使用。两者泡水前需清洗表面杂质,避免使用霉变药材。服用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日常饮用可搭配5-6颗红枣中和药性,每周饮用3-4次为宜。若出现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调整配伍比例,避免与降压药、利尿剂同服。储存时需密封防潮,隔夜药液不宜再饮。
急性咽炎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升高。急性咽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偏低。
急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会激活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参与防御,导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此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超过正常范围,部分患者伴有C反应蛋白升高。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如腺病毒、鼻病毒等,通常不会引起白细胞明显升高,甚至可能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而白细胞总数正常的情况。
极少数情况下,急性咽炎患者可能出现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异常增高超过正常值数倍,这种情况多见于严重细菌感染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患者。某些特殊病原体如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然表现为升高但以淋巴细胞为主,且伴有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与典型细菌感染的血象变化不同。
出现咽痛、发热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明确感染类型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用温盐水漱口有助于缓解咽部不适。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持续高热或症状加重需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