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直肠脱垂有什么危害吗?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直肠脱垂有什么危害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彭玉平
彭玉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
直肠脱垂又称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虽然常见,但很多人对于直肠脱垂都引不起重视,直到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不得不治才去医院治疗。虽然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但有许多人对它不了解。主要症状是有肿物自肛门脱出。刚开始时肿物较小,排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复位。到后来肿物脱出渐频,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更严重时直肠脱垂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当年龄越大,频度也会跟着增大。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便秘导致肛裂出血怎么办

便秘导致肛裂出血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使用药物治疗、改善排便习惯、局部护理等方式缓解。便秘通常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缺乏运动、肠道功能紊乱、精神压力大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选择燕麦、红薯、菠菜等食物。 2、增加水分:每日饮用足够的水分,建议每日摄入2000-2500毫升水,保持粪便湿润,减少排便时的摩擦力。可以在早晨空腹时喝一杯温水,帮助肠道启动蠕动功能。 3、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口服溶液10-15毫升/次、聚乙二醇4000散10-20克/次或比沙可啶肠溶片5-10毫克/次,软化粪便,缓解便秘。避免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以免加重肠道功能紊乱。 4、改善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憋便。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可采用坐姿排便,使用脚凳抬高腿部,使直肠与肛门呈直线,减少排便阻力。 5、局部护理:肛裂出血后,可使用温水坐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药膏,如硝酸甘油软膏0.2%-0.4%或利多卡因凝胶,减轻疼痛和促进愈合。 便秘导致肛裂出血时,需注意饮食均衡,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如糙米、豆类和苹果。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或游泳,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