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抽动症是怎么造成的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抽动症是怎么造成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抽动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心理因素、环境刺激、围产期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行为干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遗传因素

抽动症具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部分患者存在SLITRK1、HDC等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基底神经节功能异常。对于有家族史的儿童,家长需注意观察早期症状,如频繁眨眼、清嗓等。确诊后可通过习惯逆转训练等行为疗法进行干预,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硫必利片、盐酸可乐定片等药物。

2、神经递质异常

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代谢失衡可能与抽动症相关,特别是基底神经节多巴胺受体超敏。这类患者常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行为等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可见尾状核体积改变。治疗上可选用阿立哌唑口崩片、氟哌啶醇片等调节多巴胺活性的药物,配合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

3、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压力或创伤事件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常见于学龄期儿童。心理应激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苛责。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心理诱因效果显著,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焦虑药物。

4、环境刺激

长期接触电子屏幕、睡眠不足或摄入含咖啡因食物可能加重抽动。部分患者发病前有链球菌感染史,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家长应限制孩子每日屏幕时间在1小时内,保证9-10小时睡眠。对于感染诱发的抽动,可考虑使用青霉素V钾片控制感染灶。

5、围产期损伤

早产、低出生体重或分娩时缺氧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这类患儿多在3-8岁出现症状。常伴随运动协调障碍或学习困难,需进行感统训练等康复治疗。若合并癫痫发作,可遵医嘱使用左乙拉西坦片控制症状。

抽动症患儿日常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香蕉、坚果,避免摄入含防腐剂的加工食品。建议家长记录症状发作频率,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非药物干预包括正念训练、音乐疗法等,冬季注意保暖以防感冒诱发症状加重。学龄儿童可向学校申请特殊教育支持,减少因症状导致的社交压力。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狂躁症会导致失眠吗

狂躁症通常会导致失眠。狂躁症患者常因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而难以入睡或睡眠时间缩短。

狂躁症发作期间,患者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夜间常因思绪纷乱无法平静入睡。部分患者即使感到疲惫,仍会持续进行无目的活动,进一步剥夺睡眠机会。睡眠不足又可能加重狂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典型表现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后无法再度入睡,总睡眠时间可能不足3小时。

少数患者在轻躁狂状态下可能表现为睡眠需求减少但精力充沛,这种情况容易被误认为不需要治疗。实际上睡眠节律紊乱仍是疾病活动的标志,长期睡眠剥夺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等后果。某些抗躁狂药物如碳酸锂片、丙戊酸钠缓释片、喹硫平片在控制症状的同时,也能帮助改善睡眠结构。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刺激性活动,卧室环境保持黑暗安静。家属应协助记录睡眠日记,包括入睡时间、觉醒次数等,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若出现连续多日睡眠不足伴情绪异常,需及时到精神科就诊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