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宝宝恶心呕吐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宝宝恶心呕吐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涛
李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宝宝恶心呕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食物过敏、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水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宝宝症状变化,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喂养不当

宝宝进食过快、过饱或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胃部过度充盈刺激迷走神经引发呕吐反射,常见于喂奶后立即平卧或剧烈活动。家长需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6月龄以上婴儿可尝试米汤等流质食物缓解症状。若呕吐物为未消化奶块且无其他异常,通常无须特殊治疗。

2、胃肠功能紊乱

婴幼儿胃肠发育不完善易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进食后呕吐、腹部胀气。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受凉或环境变化有关,通常不伴发热腹泻。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或口服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家长需注意腹部保暖,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

3、急性胃肠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胃肠炎是婴幼儿呕吐常见病因,多伴随腹泻、发热症状。轮状病毒感染时呕吐常先于腹泻出现,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需警惕脱水风险,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Ⅲ,必要时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减少肠道分泌。细菌性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4、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常伴皮疹或血便。多见于配方奶喂养或添加辅食初期,免疫系统对食物蛋白产生异常反应。家长应立即停用可疑食物,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必要时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严重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注射肾上腺素。

5、肠套叠

婴幼儿突发剧烈呕吐伴阵发性哭闹需警惕肠套叠,呕吐物可能含胆汁样液体。这是部分肠管嵌入相邻肠腔导致的急症,典型症状包括果酱样大便和腹部包块。发病6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家长发现相关症状应立即送医,禁止自行使用止吐药物。

保持宝宝呕吐后口腔清洁,呕吐间歇期尝试少量喂水预防脱水。记录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避免强迫进食,恢复期从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定期测量体温和尿量,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超过8小时无尿等脱水表现需紧急就医。哺乳期母亲应注意饮食清淡,人工喂养者需严格消毒奶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转氨酶高怎么治疗好

转氨酶高可通过调整饮食、戒酒、适度运动、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转氨酶升高通常由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药物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优质蛋白可选择鱼虾、鸡胸肉、豆制品等,维生素可通过西蓝花、胡萝卜、猕猴桃等蔬菜水果补充。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合并脂肪肝患者需控制每日总热量。

2、戒酒

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转氨酶持续升高。戒酒可减轻肝脏代谢负担,酒精性肝病患者需严格戒断所有含酒精饮品。戒酒期间可能出现戒断反应,可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帮助。戒酒6个月后多数患者肝功能可明显改善。

3、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50分钟。选择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合并肥胖患者需配合饮食控制减重。

4、药物治疗

病毒性肝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药物性肝损伤需停用可疑药物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保肝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等免疫抑制剂。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定期复查

每1-3个月复查肝功能,监测转氨酶变化趋势。病毒性肝炎患者需定期检测病毒载量,脂肪肝患者需监测血脂血糖。出现乏力加重、皮肤黄染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长期用药患者需定期评估药物安全性。

转氨酶升高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午间可适当休息。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抑郁情绪影响肝功能。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服用保肝药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