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拔牙和糖尿病血糖有关吗?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拔牙和糖尿病血糖有关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拔牙和糖尿病血糖可能存在一定关联。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拔牙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或影响伤口愈合;而拔牙手术的应激反应也可能导致血糖短暂升高。

糖尿病患者口腔组织修复能力较弱,高血糖环境容易滋生细菌。拔牙造成的创口若护理不当,可能引发局部感染甚至扩散至颌面部。同时高血糖会抑制白细胞功能,削弱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拔牙后常见的干槽症发生率在糖尿病患者中相对更高,表现为术后3-5天出现剧烈疼痛和腐臭味。这类患者术前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餐后血糖不超过11mmol/L,必要时需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方案。

手术创伤会刺激机体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部分患者术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尤其常见于术前血糖控制不理想者。临床观察显示,复杂拔牙手术引起的血糖波动通常比简单拔牙更显著。对于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建议选择上午较早时段手术,术后2小时监测指尖血糖,避免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拔牙前后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管理和血糖监测。术前应完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评估近期血糖控制情况,术后遵医嘱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建议选择微创拔牙技术减少组织损伤,避免在血糖剧烈波动期进行非紧急口腔治疗。日常需维持均衡饮食和规律用药,将血糖稳定在理想范围有助于降低口腔治疗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二甲双胍能不能治痔疮

二甲双胍不能用于治疗痔疮。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减少肝脏葡萄糖生成来控制血糖水平。痔疮的治疗通常需要针对局部症状和病因进行干预,而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与痔疮的病理生理过程无关。 1、痔疮病因:痔疮的发生与肛门周围静脉丛的血液回流受阻有关,长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因素可能导致静脉压力增加,进而引发痔疮。痔疮通常表现为肛门疼痛、瘙痒、出血等症状。 2、局部护理:痔疮的日常护理包括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使用温水坐浴等。温水坐浴可以缓解肛门周围的疼痛和不适,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日2-3次。 3、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便秘的发生。建议多食用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2升。 4、药物治疗:痔疮的药物治疗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利多卡因凝胶等可以缓解疼痛和瘙痒;口服药物如地奥司明片、痔疮胶囊等可以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症状。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或反复发作的痔疮,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痔疮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去除病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痔疮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调整生活习惯、改善饮食结构、合理用药等。对于痔疮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肛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避免病情加重。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痔疮的发生。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