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满月宝宝肚脐鼓很高可能与脐疝、脐部感染、脐尿管未闭、先天性脐膨出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护理、抗感染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干预。
1、脐疝腹压增高导致肠管从脐环突出形成包块,哭闹时更明显。多数可自愈,家长需避免宝宝剧烈哭闹,使用脐疝带压迫固定,若2岁未愈需手术修补。
2、脐部感染脐带残端护理不当引发红肿渗液,可能伴随发热。家长需每日用碘伏消毒,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
3、脐尿管未闭胚胎期脐尿管退化不全导致脐部漏尿或鼓包。需超声确诊,轻度可观察,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瘘管,防止继发尿路感染。
4、先天性脐膨出腹壁发育缺陷致腹腔脏器突出,出生即见透明膜包裹肿物。需新生儿外科急诊手术还纳脏器,术后需肠外营养支持。
避免摩擦肚脐部位,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发现渗血渗液或包块增大需立即就医,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孩子急性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就医观察等方式处理,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建议家长暂停固体食物6-8小时,症状缓解后逐步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乳制品和高糖饮食。
2、补充水分家长需每10分钟喂服5-10毫升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和精神状态,出现持续呕吐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
3、药物治疗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调节菌群,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肠道分泌,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就医观察出现血便、持续高热、嗜睡或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到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
患病期间注意餐具消毒,恢复期避免生冷食物,养成饭前洗手习惯可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