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应该怎么饮食

关键词: #胃炎
关键词: #胃炎
胃炎患者可通过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保持饮食温度适宜等方式调整饮食。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刺激、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每日进食5-6次,每餐控制在200-300克,减轻胃肠负担。优先选择软烂面条、米粥、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导致胃酸分泌紊乱。进食时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推荐蒸蛋羹、嫩豆腐、香蕉、南瓜泥等低纤维食物。西蓝花、胡萝卜等蔬菜需煮至软烂,肉类选择鸡胸肉、龙利鱼等低脂食材。急性发作期可暂时采用流质饮食如藕粉、米汤过渡。
严格避免辣椒、生蒜、芥末等辛辣调料,限制咖啡、浓茶、碳酸饮料摄入。腌制食品含亚硝酸盐可能损伤胃黏膜,油炸食品会延缓胃排空。过热或过冷食物易引发胃痉挛。
每日摄入50-60克优质蛋白,选择水煮蛋、清蒸鱼、脱脂牛奶等。乳糖不耐受者可改用低乳糖奶粉,大豆蛋白需充分加工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质缺乏会影响胃黏膜修复。
食物温度维持在40-50摄氏度最佳,避免超过60摄氏度烫伤口腔及食管黏膜。冷藏食物需充分复热,冷冻食材应彻底解冻。夏季避免直接食用冰箱取出的凉拌菜或冷饮。
胃炎患者需建立规律进食时间表,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合并贫血时可适量进食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但需注意烹调方式。长期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呕血、黑便等情况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排除胃溃疡等器质性病变。日常可记录饮食日志帮助识别个体敏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