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8次阅读
支气管扩张属于慢性病,是由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导致的不可逆性扩张,通常伴随长期咳嗽、咳痰等症状。
支气管扩张的病理特征决定了其慢性病程。支气管壁因反复感染或炎症损伤,导致弹性纤维和肌肉组织破坏,形成永久性扩张。这种结构改变无法自行修复,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管理症状。典型表现为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咳嗽,晨起时咳大量脓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咯血。病情易在呼吸道感染后加重,每年急性加重次数直接影响疾病进展速度。
支气管扩张需与急性支气管炎等短期疾病区分。虽然两者均可出现咳嗽咳痰,但急性支气管炎的支气管变化是暂时性的,治疗后可完全恢复。而支气管扩张患者即使在没有急性感染时,CT检查仍可观察到支气管直径超过伴行血管的异常扩张,这种结构性改变持续存在。部分患者可能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哮喘,但支气管扩张作为独立疾病,其慢性特征不会因合并症治疗而改变。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影像学监测,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保持气道清洁可通过体位引流等物理疗法实现,出现痰量增多或颜色变化时应及时就医。长期稳定期患者也需遵医嘱使用祛痰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颗粒,避免擅自使用镇咳药物抑制排痰。
皮肤接触60℃以上的热水持续5秒即可造成烫伤,水温越高烫伤时间越短。
人体皮肤对高温的耐受性有限,当接触60℃热水时,表皮细胞会在5秒内发生不可逆损伤。随着水温升高,烫伤时间呈指数级缩短:70℃热水接触1秒即可导致浅二度烫伤,80℃以上热水瞬间接触就会形成水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烫伤场景包括洗澡水温过高、打翻热饮、蒸汽接触等。热水器温度建议设置在50℃以下,婴幼儿洗澡水应控制在38-40℃。热饮温度超过65℃时需放置降温,避免直接饮用。厨房操作热油或沸水时需佩戴隔热手套,蒸汽出口保持安全距离。
发生烫伤后应立即用15-25℃流动清水冲洗15-20分钟,不要使用冰块或油性药膏。浅度烫伤可涂抹湿润烧伤膏或磺胺嘧啶银乳膏,出现皮肤苍白、皮革样改变等深度烫伤表现需急诊处理。日常需检查热水管道保温层完整性,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水温调节。建议在浴室安装防烫伤恒温阀,厨房备有冷敷凝胶等应急用品,高温物品存放位置应避开儿童活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