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新生儿肚脐化脓需要及时处理,可能提示脐部感染。脐部感染通常由细菌侵入脐带残端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可能伴随发热或哭闹不安。
脐带残端脱落前护理不当是常见诱因,如未保持干燥、尿布摩擦或不当消毒。轻微感染可通过碘伏消毒和保持干燥缓解,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由内向外环形消毒2-3次,避免使用紫药水等遮盖性药物。尿布应折叠在脐部以下,防止尿液污染。若出现黄色脓液增多或异味,需就医进行脓液培养,可能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治疗。
严重感染可能引发脐炎甚至败血症,表现为脐周皮肤发硬、红肿扩散或发热拒奶。此时需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脓液引流。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家长发现脐部出血、肉芽增生或持续渗液超过两周时,应排除脐尿管瘘等先天畸形。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是预防关键,洗澡时用防水贴保护,避免盆浴。选择透气纯棉衣物,每次换尿布后检查脐部。若发现异常分泌物,不要自行挑破或挤压,母乳喂养可帮助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出现发热、嗜睡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化脓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