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手足口病都有哪些地方起疹子

|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都有哪些地方起疹子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起疹子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臀部及四肢远端皮肤。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典型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和皮肤斑丘疹,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部分患儿可能伴随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

1、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是手足口病最早出现皮疹部位,常见于舌面、颊黏膜、硬腭等处。初期为红色小斑点,迅速发展为直径2-4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导致患儿进食困难。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流涎、拒食等表现,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或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2、手掌足底

手掌和足底皮疹具有特征性,多表现为直径3-7毫米的红色斑丘疹或椭圆形疱疹,疹间皮肤正常,疱疹壁较厚不易破溃。皮疹通常不痛不痒,少数可能出现轻微触痛。家长应给患儿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抓挠,局部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若出现疱疹破溃,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3、臀部

约半数患儿臀部会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多集中于肛周及臀部受压部位。皮疹形态与手足部相似,但因尿布摩擦易出现破溃。家长需加强臀部清洁,使用温水轻柔冲洗后保持干燥,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屏障。出现糜烂时可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控制炎症反应。

4、四肢远端

四肢远端如膝盖、肘关节伸侧可能出现稀疏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与病毒血症程度相关。皮疹通常3-5天自行消退,不会遗留色素沉着。家长应注意修剪患儿指甲,避免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发热期间可配合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

5、其他部位

少数重症病例可能在躯干、面部出现非典型皮疹,多提示病情进展。若发现皮疹迅速增多、颜色变紫或出现瘀斑,可能并发脑炎或肺水肿,需立即就医。EV71型感染患儿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等迟发表现,通常在病后2-4周发生,无须特殊处理。

手足口病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加强口腔护理,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溃疡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物需煮沸消毒。密切监测体温和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时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方颅怎么治疗

小孩方颅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矫正姿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方颅通常由维生素D缺乏、钙摄入不足、不良睡姿、颅缝早闭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方颅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和钙摄入不足有关。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和绿叶蔬菜,确保营养均衡,促进骨骼健康发育。 2、营养补充:对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方颅,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滴剂,每日剂量为400-800IU,同时配合钙剂补充,如碳酸钙颗粒,每日500-1000mg,帮助骨骼正常生长。 3、姿势矫正:不良睡姿可能导致头颅变形。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调整睡姿,避免长期仰卧或侧卧压迫头颅,使用定型枕辅助矫正,定期观察头颅形状变化。 4、药物治疗:方颅可能与颅缝早闭有关,通常表现为头颅畸形、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乙酰唑胺片,每日250-500mg,或泼尼松片,每日1-2mg/kg,缓解症状并延缓病情进展。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颅缝早闭或遗传因素引起的方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颅缝切开术或颅骨重塑术,恢复头颅正常形态,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发育。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注重孩子的饮食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和鱼类。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合成。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监测头颅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