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手足口病起疹子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臀部及四肢远端皮肤。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典型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和皮肤斑丘疹,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部分患儿可能伴随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
1、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是手足口病最早出现皮疹部位,常见于舌面、颊黏膜、硬腭等处。初期为红色小斑点,迅速发展为直径2-4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导致患儿进食困难。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流涎、拒食等表现,可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或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2、手掌足底
手掌和足底皮疹具有特征性,多表现为直径3-7毫米的红色斑丘疹或椭圆形疱疹,疹间皮肤正常,疱疹壁较厚不易破溃。皮疹通常不痛不痒,少数可能出现轻微触痛。家长应给患儿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抓挠,局部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若出现疱疹破溃,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3、臀部
约半数患儿臀部会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多集中于肛周及臀部受压部位。皮疹形态与手足部相似,但因尿布摩擦易出现破溃。家长需加强臀部清洁,使用温水轻柔冲洗后保持干燥,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屏障。出现糜烂时可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控制炎症反应。
4、四肢远端
四肢远端如膝盖、肘关节伸侧可能出现稀疏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与病毒血症程度相关。皮疹通常3-5天自行消退,不会遗留色素沉着。家长应注意修剪患儿指甲,避免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发热期间可配合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
5、其他部位
少数重症病例可能在躯干、面部出现非典型皮疹,多提示病情进展。若发现皮疹迅速增多、颜色变紫或出现瘀斑,可能并发脑炎或肺水肿,需立即就医。EV71型感染患儿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等迟发表现,通常在病后2-4周发生,无须特殊处理。
手足口病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加强口腔护理,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溃疡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物需煮沸消毒。密切监测体温和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时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