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孩腋下疼痛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腋下疼痛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孩腋下疼痛可能由淋巴结炎、外伤、汗腺炎、过敏反应、肌肉拉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消炎、局部清洁、避免摩擦、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淋巴结炎

小孩腋下疼痛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触痛,可能伴随发热。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破损史。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或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缓解症状。避免挤压淋巴结,保持腋下干燥清洁。

2、外伤

磕碰或衣物摩擦可能导致腋下软组织损伤,表现为淤青、压痛。家长需检查孩子近期是否有跌倒或被硬物撞击史,查看疼痛处是否有破皮。可用冷敷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建议就医排除骨折等严重情况。

3、汗腺炎

夏季多汗或清洁不足可能引发汗腺堵塞感染,形成红色硬结伴灼痛感。家长需注意孩子是否穿着透气性差的衣物,或使用刺激性洗浴产品。治疗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配合金银花露清洗患处。日常应选择棉质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腋下。

4、过敏反应

接触新衣物、洗涤剂或止汗产品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瘙痒性皮疹伴刺痛。家长需排查孩子近期接触的过敏原,立即停用可疑产品。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避免抓挠,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5、肌肉拉伤

剧烈运动或搬运重物可能导致胸大肌或背阔肌附着点拉伤,疼痛在抬手时加重。家长需询问孩子是否有体育课过度活动史。建议限制上肢运动1-2天,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若3日内无缓解需就医排除肋软骨炎等疾病。

家长应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洁孩子腋下,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选择无钢圈、宽松的纯棉内衣,减少摩擦刺激。观察疼痛是否伴随发热、皮疹扩散或活动障碍,这些情况需及时儿科就诊。饮食上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确保孩子每日饮水量充足,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手足口病衣服消毒什么?

婴儿手足口病衣物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煮沸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方式。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需对患儿接触过的物品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能有效灭活肠道病毒。将衣物浸泡在有效氯含量500毫克每升的消毒液中30分钟,消毒后需彻底漂洗避免残留刺激婴儿皮肤。注意消毒剂需现配现用,不可与其他清洁剂混用。消毒操作时家长需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高浓度消毒液。

2、煮沸消毒

耐高温棉质衣物可煮沸消毒20分钟以上。水沸腾后开始计时,水量需完全浸没衣物。煮沸后不要立即取出,利用余热继续消毒。丝绸、化纤等不耐高温材质禁用此法。消毒后的衣物需单独晾晒,避免与未消毒物品接触。

3、紫外线消毒

使用医用紫外线消毒柜对衣物照射60分钟以上,紫外线波长需达到253.7纳米。消毒时衣物需平铺不可重叠,正反面均需照射。注意紫外线无法穿透布料深层,较厚衣物需延长消毒时间。操作时避免直视紫外线光源,消毒后通风30分钟再使用。

4、阳光暴晒

将衣物置于阳光直射处暴晒6小时以上,利用紫外线与高温协同作用消毒。晾晒时用衣架撑开衣物增大接触面,每2小时翻动一次。阴雨天气或紫外线较弱时效果有限,需配合其他消毒方式。深色衣物吸热后表面温度可达50摄氏度以上,能增强消毒效果。

5、蒸汽消毒

使用挂烫机或蒸汽消毒柜100摄氏度蒸汽处理30分钟。蒸汽能渗透纤维缝隙,对不耐高温的毛绒玩具、床单等物品尤其适用。消毒后需晾干防止霉变,有条件的可再用紫外线辅助消毒。注意蒸汽消毒时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烫伤婴儿。

除衣物消毒外,患儿餐具需每日煮沸,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被套等每周更换消毒。康复后仍要继续消毒1-2周,因病毒可能通过粪便持续排出。护理期间家长接触患儿后要立即洗手,避免病毒通过手部传播。若家庭中有其他婴幼儿,建议暂时分室居住,患儿痊愈后观察10天再解除隔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