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炎症性肠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1、临床症状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重点了解腹痛性质、腹泻频率、粪便性状及伴随症状。典型症状包括持续4周以上的慢性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夜间腹痛、发热、关节疼痛等肠外表现也需记录。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饮食情况及体重变化。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发现贫血、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快等炎症指标异常。粪便钙卫蛋白检测能反映肠道炎症程度,粪便常规可排除感染性腹泻。血清抗体检测如抗酿酒酵母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有助于鉴别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3、影像学检查
腹部CT或MRI可显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瘘管形成等病变特征。小肠造影能评估克罗恩病累及范围,钡剂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有帮助。超声检查适用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可初步判断肠道病变情况。
4、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结肠和末端回肠黏膜病变。溃疡性结肠炎多表现为连续性弥漫性炎症,从直肠向近端延伸。克罗恩病则呈节段性分布,可见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胶囊内镜或小肠镜可检查传统内镜难以到达的小肠部位。
5、病理活检
内镜检查时需多点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溃疡性结肠炎典型表现为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等慢性炎症改变。克罗恩病可见非干酪样肉芽肿和透壁性炎症。病理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避免误诊。
确诊炎症性肠病后,患者需保持低渣、高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应充分休息,缓解期可进行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严格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定期复查内镜评估病情。出现严重腹痛、持续发热或大量便血时需立即就医。长期患病者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营养状况和肿瘤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