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新生儿少尿可能由母乳摄入不足、环境温度过高、尿路感染、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保持环境适宜、抗感染治疗、手术矫正等方式干预。
1、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胃容量小或哺乳频率低导致液体摄入不足。建议家长增加喂养次数至每日8-12次,观察每次哺乳后是否有有效吞咽动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补液盐。
2、环境温度过高高温环境使水分通过皮肤蒸发增加。家长需维持室温24-26℃,湿度50%-60%,避免包裹过厚,监测体温避免脱水。
3、尿路感染可能与清洁不当或免疫力低下有关,表现为排尿哭闹、发热。需进行尿常规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呋喃妥因等抗生素。
4、泌尿系统畸形如后尿道瓣膜或肾发育不良,常伴呕吐、腹胀。需通过超声确诊,严重者需进行尿道成形术或肾造瘘术等手术治疗。
家长应记录每日尿量及尿布更换次数,发现24小时尿量少于1ml/kg或持续6小时无尿时需立即就医。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艾森曼格综合征等危害,病情发展从轻到重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和终末期三个阶段。
1. 心律失常缺损导致心脏血流异常可能引发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轻度可通过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药物控制,严重者需射频消融术。
2. 肺动脉高压长期左向右分流增加肺循环压力,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咯血等症状,需使用波生坦、西地那非等靶向药物延缓进展。
3. 心力衰竭心脏负荷持续加重最终导致心室功能衰竭,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强心利尿治疗并考虑手术修补。
4. 艾森曼格综合征肺动脉高压不可逆时出现右向左分流,表现为紫绀、杵状指等缺氧症状,此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仅能对症支持治疗。
建议确诊患者定期心超随访,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或紫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