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容易引起咽鼓管阻塞的疾病有哪些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容易引起咽鼓管阻塞的疾病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容易引起咽鼓管阻塞的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等。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通道,其阻塞可能导致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干预。

1、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炎症反应可导致咽鼓管黏膜水肿,进而阻塞管腔。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或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同时可配合鼻腔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缓解症状。

2、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与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有关,鼻黏膜肿胀可蔓延至咽鼓管开口。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严重者可考虑脱敏治疗。

3、鼻窦炎

鼻窦炎多由细菌感染导致,脓性分泌物可能逆流至咽鼓管。患者常有头痛、面部压痛及黄绿色脓涕。急性期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胶囊,配合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慢性反复发作者可能需要鼻窦开放手术。

4、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增生组织可直接压迫咽鼓管咽口。患儿常有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表现。轻度可通过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中重度需行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5、鼻咽部肿瘤

鼻咽癌等占位性病变可机械性阻塞咽鼓管,常见症状包括回吸性血涕、颈部淋巴结肿大。确诊需结合鼻咽镜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放疗为主,辅以化疗如顺铂注射液,早期病例可考虑内镜下肿瘤切除术。

日常需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可做吞咽动作帮助咽鼓管开放。反复出现耳闷胀感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声导抗测试、鼻咽镜等明确病因。儿童患者家长需关注其睡眠呼吸状况,避免长期缺氧影响发育。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鼓膜切开置管术怎么做

鼓膜切开置管术可通过局部麻醉、鼓膜切开、置管固定等步骤完成,主要用于治疗中耳积液、反复中耳炎等疾病。 1、术前准备:患者需进行耳部检查,确认中耳积液或炎症情况。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听力、耳镜检查结果,必要时进行听力测试或影像学检查。术前需告知患者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2、麻醉方式: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注射液1%-2%通过注射或滴入耳道,确保患者无痛感。对于儿童或无法配合的患者,可选择全身麻醉。 3、鼓膜切开:医生使用显微镜或耳内镜观察鼓膜,使用专用手术器械如鼓膜刀或激光在鼓膜前下象限切开一个小口,切口长度约2-3毫米。切开时需避免损伤听小骨或内耳结构。 4、置管固定:在鼓膜切口处放置通气管,常用类型为T型管或钮扣管,材质多为硅胶或钛合金。置管后需确保其稳固,防止脱落。通气管的作用是保持中耳与外界压力平衡,促进积液排出。 5、术后护理: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或感染。医生会开具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0.3%,每日2-3次,持续1-2周。定期复查,观察通气管位置及中耳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 鼓膜切开置管术后,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术后初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通气管移位或脱落。保持耳部清洁,定期复查听力,确保中耳功能恢复正常。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