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皮肤里有硬疙瘩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纤维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 毛囊炎细菌感染导致毛囊周围出现红色硬结,伴随疼痛或化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口服头孢氨苄等抗生素治疗。
2. 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堵塞形成囊性肿块,质地较硬且可移动。体积较小者可观察,增大或感染时需手术切除,配合使用克林霉素凝胶预防感染。
3. 脂肪瘤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触诊柔软有弹性。无症状者无须处理,影响美观或压迫神经时可手术切除,术后可短期使用积雪苷霜软膏。
4. 纤维瘤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硬质包块,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确诊后可通过激光或手术切除,必要时使用硅酮凝胶减少瘢痕形成。
建议避免反复挤压硬疙瘩,观察肿块变化情况,若出现快速增大、破溃或伴随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慢性荨麻疹可通过防风通圣散、消风散、玉屏风散、当归饮子等中药方剂治疗,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
1、防风通圣散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表现为皮疹色红、遇热加重。方中防风、荆芥疏风解表,大黄清热通便,需根据体质调整剂量。
2、消风散针对风湿蕴肤证,常见疹块肿胀、瘙痒剧烈。含苍术燥湿健脾,苦参清热除湿,蝉蜕祛风止痒,湿热体质者慎用。
3、玉屏风散适于卫气不固型慢性荨麻疹,患者易感冒、汗多。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防风祛邪,需长期调理改善体质。
4、当归饮子用于血虚风燥证,表现为皮疹干燥脱屑、夜间痒甚。当归养血润燥,生地凉血滋阴,首乌藤通络止痒,脾胃虚寒者需配伍温中药。
治疗期间需避免辛辣发物,记录过敏原接触史,配合艾灸曲池、血海等穴位可增强疗效。急性发作期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