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吃中药发胖怎么办

| 1人回答 | 9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吃中药发胖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廖张元
廖张元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任医师
吃中药后发胖可能与药物成分、体质及饮食习惯有关,应及时调整用药并注意生活方式。常见原因包括药物中滋补性成分的作用、自身体质变化以及药后食欲增加,可通过合理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以及与医生沟通换药等方式应对。
1、药物成分导致的代谢变化
部分中药具有滋补性,例如归元气、补血养血的药方,可能因改善代谢或激发肠胃功能而引发食欲大增,这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若确实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与医生沟通更换药方或调整药量,避免多余热量堆积。此外建议记录服药期间的饮食量,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
2、个体体质的变化
中药调理可能改善虚弱体质,增加养分吸收效率,这在短时间内容易表现为体重上升。例如脾虚患者服药后脾胃功能增强,摄入能量更多利用并储存为脂肪。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搭配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帮助消耗多余热量,促进代谢平衡。
3、药后食欲增加
许多滋补药物可能刺激胃酸分泌、促进消化,使食欲明显增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合理控制饮食。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并注意饮食搭配,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补充蛋白质,远离高油、高糖的食物,饮食量控制在自身标准体重范围内。
4、其他潜在原因的排查
如果在停药后体重仍持续增加,可能不是中药引发,而是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代谢紊乱等。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
如果吃了中药出现体重明显增加,可通过调整药物、重视饮食与运动进行改善,必要时及时就医检查,以确保自身健康状态处于良好水平。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补气血还是排湿气中医角度看先后顺序

补气血与排湿气的先后顺序需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判断,通常遵循“先祛湿后补气”的原则。湿气重时,补气血可能加重湿邪,导致身体不适;而湿气去除后,气血补养效果更佳。湿气重表现为乏力、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等症状,气血不足则常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湿气重者优先祛湿,气血虚者则直接补气血。 1、湿气重:湿气重时,体内水湿滞留,影响气血运行,补气血可能加重湿邪。祛湿可通过饮食调理,如食用薏米、赤小豆、茯苓等利湿食材,避免油腻、生冷食物。中医常用方剂如二陈汤、平胃散等,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2、气血虚:气血不足时,身体虚弱,直接补气血有助于恢复元气。饮食上可选用红枣、桂圆、黄芪等补气血食材,避免过度劳累。中医常用方剂如八珍汤、归脾汤等,具有补气养血的效果。 3、湿气与气血并重:若湿气与气血不足并存,需先祛湿再补气血。祛湿可通过艾灸、拔罐等外治法,补气血则结合食疗和中药调理。艾灸常用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拔罐则选择背部膀胱经穴位。 4、个体差异:不同体质的人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顺序。湿热体质者需先清热利湿,再补气血;寒湿体质者则需温阳化湿,再补气血。湿热体质可选用茵陈蒿汤,寒湿体质可选用附子理中丸。 5、生活调理:无论祛湿还是补气血,均需结合生活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气血运行和湿气排出。饮食上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健脾祛湿的食材如山药、莲子、芡实,同时搭配补气血的红枣、枸杞、黑芝麻。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湿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卧,有助于湿气排出和气血充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