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近切缘远切缘未见癌是指手术切除组织的边缘(近切缘和远切缘)在病理检查中未发现癌细胞残留,提示肿瘤切除彻底。
手术切除肿瘤时,医生会尽可能保证切除范围足够,同时保留正常组织功能。病理检查中会对切除标本的多个切缘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包括近切缘(靠近肿瘤的一侧)和远切缘(远离肿瘤的一侧)。若报告显示近切缘和远切缘均未见癌细胞,通常意味着肿瘤被完整切除,周围组织未受侵犯。这种情况多见于早期肿瘤或边界清晰的良性病变,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低。但需结合肿瘤类型、分化程度等其他病理特征综合评估。
极少数情况下,切缘阴性也可能存在隐匿性微转移或病理采样误差。例如弥漫浸润型肿瘤可能因癌细胞呈单个散在分布而被漏检,某些特殊类型肿瘤(如乳腺小叶癌)的切缘判断也存在一定难度。若临床高度怀疑肿瘤残留,可能需要扩大切除范围或补充辅助治疗。
患者应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术后1-2年内每3-6个月随访一次。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出现异常出血、疼痛或新发肿块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肝癌晚期肝痛通常由肿瘤压迫肝包膜、癌细胞转移、胆道梗阻、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镇痛、介入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姑息治疗等方式缓解。肝癌晚期患者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可能伴随黄疸、腹水、消瘦等症状。
肝脏表面包膜分布丰富神经末梢,当肿瘤体积增大时会牵拉肝包膜引发疼痛。这种疼痛多位于右上腹,随呼吸或体位变动加重。临床常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阿片类药物控制中重度疼痛,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缩小肿瘤体积。
肝癌晚期易发生骨转移或淋巴结转移,转移灶可能刺激周围神经引发放射性疼痛。如转移至肋骨可引起肋间神经痛,转移至脊柱可能压迫脊髓神经。针对转移灶可采用锶-89氯化物注射液进行骨痛治疗,或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控制肿瘤进展。
肿瘤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淤积时,可能引发胆绞痛伴皮肤巩膜黄染。这种情况需通过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解除梗阻,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梗阻性黄疸还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可用消胆胺粉末缓解症状。
肝脏代谢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氨升高可能诱发肝性脑病伴肝区不适。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菌群,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可帮助降低血氨水平。同时要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
肿瘤侵犯门静脉系统可能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脾肿大,引发腹胀腹痛。临床常用普萘洛尔片降低门静脉压力,严重出血时需进行内镜下套扎治疗。腹水明显者可联合呋塞米片与螺内酯片利尿,必要时行腹腔穿刺引流。
肝癌晚期患者需保持半卧位减轻腹压,饮食以易消化软食为主,控制每日盐分摄入在3克以内。家属应协助记录疼痛发作时间与程度,按时协助服用止痛药物。可适当使用温毛巾热敷肝区,但避免用力按压。建议每周监测体重变化,出现意识模糊或呕血等情况需立即联系医疗团队。心理支持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样重要,可通过音乐疗法、轻柔按摩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