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泌尿系统疾病通常可以进行CT检查,检查方式主要有平扫CT、增强CT、CT尿路造影、低剂量CT等。具体选择需根据病情类型、检查目的及患者身体状况决定。
1、平扫CT适用于初步筛查泌尿系结石或肾脏占位性病变,无需注射造影剂,检查时间短且辐射量较低。
2、增强CT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显示血管和脏器灌注情况,常用于诊断肾脏肿瘤、膀胱癌等疾病,需评估肾功能后使用。
3、CT尿路造影专门用于评估尿路梗阻或畸形,可三维重建显示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的解剖结构,需配合利尿剂使用。
4、低剂量CT针对需重复检查或儿童患者,降低辐射暴露的同时仍能检测结石等病变,但图像分辨率相对受限。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和肾功能情况,妊娠期女性应避免CT检查,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
输尿管结石治疗后存在复发概率,复发风险与代谢异常、饮水不足、饮食结构失衡、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等因素相关。
1、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代谢疾病可能导致尿液中成石物质浓度升高,需通过药物调节代谢并定期监测生化指标。
2、饮水不足:每日尿量少于2000毫升时尿液浓缩易结晶,建议保持每小时排尿100毫升以上,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判断补水是否充足。
3、饮食失衡:高草酸、高嘌呤或高钠饮食会促进结石形成,需限制菠菜、动物内脏等高危食物摄入,增加柑橘类水果等枸橼酸来源。
4、基础疾病:尿路感染或解剖结构异常可能导致结晶滞留,需根治感染或通过输尿管成形术矫正狭窄,复发结石常伴有腰痛、血尿等症状。
建议治疗后每半年进行泌尿系超声复查,保持每日3000毫升饮水量,根据结石成分调整膳食结构,必要时长期服用枸橼酸钾等抑制结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