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早搏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

|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脏早搏可能由遗传因素、情绪波动、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心跳停顿感等症状。心脏早搏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心理干预、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心脏早搏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通常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但容易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心电图筛查,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量摄入咖啡因。

2、情绪波动

焦虑、紧张等情绪变化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诱发房性早搏。这类早搏多为一过性,可通过深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等放松技巧缓解。长期情绪管理有助于减少早搏发作频率。

3、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可能引发室性早搏。这类患者常伴有胸痛、气促等症状,需完善冠脉造影检查。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4、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会改变心肌细胞膜电位,导致多形性室早。常见于腹泻、利尿剂使用过量等情况。需及时补充门冬氨酸钾镁片等电解质调节剂,同时治疗原发病。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对预防复发很重要。

5、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可能延长QT间期,诱发室性早搏。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氨茶碱片等药物时需监测心电图变化。出现早搏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换用其他替代药物。

心脏早搏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限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多食用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色蔬菜。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心悸伴头晕、黑朦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恶性心律失常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频发早搏找不出病因怎么回事

频发早搏可能由遗传因素、精神压力、电解质紊乱、器质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性早搏倾向,可能与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有关。建议完善基因检测,避免剧烈运动刺激,可遵医嘱使用普罗帕酮、美托洛尔、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2、精神压力:

长期焦虑或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诱发房性/室性早搏。需通过心理疏导、冥想放松改善,无须特殊用药,症状明显时可短期服用谷维素。

3、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会干扰心肌电活动,常见于腹泻、利尿剂使用后。需纠正电解质失衡,静脉补钾补镁,同时监测血钾水平避免高钾风险。

4、器质性心脏病:

可能与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相关,常伴胸闷气短症状。需通过心脏超声、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基础疾病控制后早搏多可缓解。

建议每日记录早搏发作诱因,限制咖啡因摄入,合并晕厥或胸痛需立即心内科就诊。无症状偶发早搏通常无须过度干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