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是一种通过微创介入方式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手术,主要适用于高龄、手术高风险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1、手术原理通过股动脉或心尖穿刺路径,将压缩的人工瓣膜经导管输送至病变主动脉瓣位置,释放后替代原有瓣膜功能。
2、适应人群适用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且外科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尤其适合年龄超过80岁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
3、术前评估需完善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检查评估瓣膜病变程度,同时筛查股动脉入路条件及全身耐受性。
4、术后管理术后需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血栓,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瓣膜功能,并控制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术后应保持低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随访,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复查。
心肌梗死溶栓成功的标准主要有血管再通、胸痛缓解、心电图改善、心肌酶学下降。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救治手段,需结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估效果。
1、血管再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恢复至TIMI 2-3级,或ST段抬高幅度在溶栓后迅速回落超过50%,提示血管再通成功。
2、胸痛缓解:患者胸痛症状在溶栓后明显减轻或消失,通常伴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稳定,反映心肌缺血得到改善。
3、心电图改善:溶栓后抬高的ST段在2小时内回落超过50%,或新出现的Q波减少,提示心肌灌注恢复。
4、心肌酶学下降: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提前出现,且下降速度加快,表明心肌坏死范围得到控制。
溶栓后仍需密切监测并发症,建议低脂饮食、规律作息,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