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凹陷性水肿常见于什么病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凹陷性水肿常见于什么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凹陷性水肿常见于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疾病。凹陷性水肿是指按压水肿部位后出现明显压痕且恢复缓慢的现象,多与体液潴留或低蛋白血症相关。

1、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常见双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可能伴随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并限制钠盐摄入。

2、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因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水肿。典型表现为眼睑及颜面水肿,逐渐蔓延至全身。临床常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药物控制蛋白尿,同时需补充优质蛋白。

3、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合成共同导致腹腔积液及下肢水肿。水肿多从踝部开始向上发展,可能伴有腹水、黄疸。治疗需使用托拉塞米注射液、人血白蛋白等,严重者需腹腔穿刺引流。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黏多糖沉积在皮下组织,形成特征性非凹陷性水肿,但严重者可进展为凹陷性水肿。可能伴随怕冷、体重增加。需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5、营养不良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低蛋白血症,引发全身性凹陷性水肿,常见于极度消瘦人群。需逐步增加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严重者可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同时治疗原发消化系统疾病。

出现凹陷性水肿应记录水肿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卧,适当抬高水肿肢体促进回流。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以内,限制腌制食品摄入。若水肿持续加重或出现胸闷、尿量减少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心肾疾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毒症一定会浮肿吗

尿毒症患者不一定会出现浮肿,具体是否浮肿与病情严重程度、肾脏功能损害情况等因素有关。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主要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进展而来。

部分尿毒症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浮肿症状。这类患者通常肾脏排水功能尚未完全丧失,体内水分仍能通过残余肾单位排出。但随着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可能出现尿量减少、血压升高等表现。此时通过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液体入量等措施,仍有可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多数尿毒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症状。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严重受损,体内多余水分和钠离子无法有效排出,导致水钠潴留。浮肿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这类患者往往伴随少尿或无尿、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尿毒症典型症状,需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尿毒症患者无论是否出现浮肿,都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日常需注意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等,避免高钾、高磷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度活动,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浮肿加重、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