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膜性肾病起紫点的原因是什么?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膜性肾病起紫点的原因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膜性肾病起紫点可能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炎、药物副作用、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因素有关。膜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肾病,紫点通常提示皮下出血,需结合具体病因分析。

1、血小板减少

膜性肾病可能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免疫复合物沉积可破坏血小板,或伴随脾功能亢进加速血小板破坏。患者除皮肤紫癜外,可能伴有鼻出血或牙龈出血。需通过血常规检查明确血小板计数,治疗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严重时需输注血小板。

2、凝血功能障碍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随低蛋白血症,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可能导致凝血异常。表现为皮肤瘀斑、注射部位渗血等。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补充人血白蛋白或维生素K1注射液,必要时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

3、血管炎

膜性肾病可能与ANCA相关性血管炎共存,血管壁炎症导致红细胞外渗形成紫癜。常伴随关节痛、发热等症状。皮肤活检可见血管周围炎性浸润,治疗需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或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控制血管炎活动。

4、药物副作用

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或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紫点多出现在受压部位,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合并高血压者需评估降压药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5、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尿毒症期毒素蓄积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维生素C缺乏也会降低毛细血管抵抗力。表现为轻微碰撞后出现瘀点,束臂试验阳性。需加强透析充分性,补充复方维生素B片和维生素C片,局部可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环。

膜性肾病患者出现紫点需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及肾功能指标,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不过量,限制钠盐食物以减少水肿。注意观察紫点是否扩大或新发,伴随头痛、呕血等症状时需紧急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禁止自行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毒症一定会浮肿吗

尿毒症患者不一定会出现浮肿,具体是否浮肿与病情严重程度、肾脏功能损害情况等因素有关。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主要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进展而来。

部分尿毒症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浮肿症状。这类患者通常肾脏排水功能尚未完全丧失,体内水分仍能通过残余肾单位排出。但随着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可能出现尿量减少、血压升高等表现。此时通过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液体入量等措施,仍有可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多数尿毒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症状。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严重受损,体内多余水分和钠离子无法有效排出,导致水钠潴留。浮肿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这类患者往往伴随少尿或无尿、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尿毒症典型症状,需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尿毒症患者无论是否出现浮肿,都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日常需注意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等,避免高钾、高磷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度活动,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浮肿加重、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