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慢性肠炎患者饮食需注意低纤维、低脂、易消化,推荐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主要有避免高纤维食物、限制乳制品、减少辛辣刺激、补充电解质四大要点。
1、避免高纤维食物粗粮、坚果等高纤维食物可能加重肠道负担,急性发作期建议选择精米、白面等低渣主食。
2、限制乳制品部分患者存在乳糖不耐受,可能加重腹泻症状,可尝试无乳糖配方奶或植物蛋白饮品替代。
3、减少辛辣刺激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易引发肠黏膜充血,烹调宜采用蒸煮方式,避免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
4、补充电解质频繁腹泻可能导致钾钠流失,可适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或进食香蕉、土豆等富钾食物。
症状稳定期可逐步尝试添加煮熟的胡萝卜、苹果泥等低敏蔬果,同时保持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若出现持续腹痛或血便需及时就医。
谷氨酰基转移酶是存在于肝脏、肾脏等多种组织中的一种酶,主要用于评估肝胆系统功能,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炎、胆管阻塞、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因素有关。
1、肝炎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导致谷氨酰基转移酶升高,常伴随乏力、黄疸等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因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
2、胆管阻塞胆结石或肿瘤压迫胆管时,胆汁淤积可引发该酶水平异常,可能出现腹痛、皮肤瘙痒,需通过手术解除梗阻或放置胆管支架。
3、酒精性肝病长期饮酒会损伤肝细胞膜通透性,导致酶释放入血,需严格戒酒并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肝功能。
4、药物影响部分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干扰肝脏代谢功能,停药后酶水平多可恢复正常,必要时需更换肝毒性较小的药物。
发现谷氨酰基转移酶异常应完善超声、肝功能等检查,避免高脂饮食并限制酒精摄入,遵医嘱定期复查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