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糖尿病人尿量增多可能与渗透性利尿、高血糖状态、尿路感染、糖尿病肾病等因素有关。
1、渗透性利尿血糖超过肾糖阈时,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并带走大量水分,表现为多尿。需通过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血糖,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
2、高血糖状态持续高血糖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引发多饮多尿。需调整饮食结构并监测血糖,可遵医嘱使用西格列汀、利拉鲁肽等药物。
3、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炎症刺激导致尿频尿急。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治疗。
4、糖尿病肾病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导致夜尿增多,可能伴随水肿、蛋白尿。需控制血压血糖,常用药物有缬沙坦、达格列净等,严重者需透析治疗。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监测血糖变化,限制高糖饮食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出现持续多尿应及时复查肾功能及尿微量白蛋白。
老年人糖尿病后期可能出现腿疼发紫的症状,通常与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或组织缺血等因素有关。
1. 周围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损害周围神经,导致下肢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可通过血糖控制、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硫辛酸等改善症状。
2. 血管病变糖尿病引发动脉硬化,下肢供血不足导致皮肤发紫、间歇性跛行。需控制血脂血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3. 组织缺血严重血管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足部发绀、静息痛。需血管评估,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治疗。
4. 感染风险高血糖环境易继发细菌感染,引发蜂窝织炎或坏疽。需及时清创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莫西沙星。
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需严格监测血糖,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外伤,定期进行血管和神经病变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