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小孩老吐口水可能与生理性流涎、口腔刺激、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口腔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口腔清洁、医疗干预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流涎:婴幼儿唾液腺发育旺盛但吞咽功能不协调,2岁前流涎多为正常现象。家长需及时用软布擦拭下巴,避免皮肤刺激,无须特殊治疗。
2、口腔刺激:长牙期牙龈肿胀或食用酸性食物会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建议家长提供磨牙棒缓解不适,避免摄入过酸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3、神经系统异常:脑瘫、智力障碍等疾病可能导致唾液控制能力差。若伴随运动发育迟缓,需尽早就诊评估,遵医嘱使用盐酸苯海索等抗胆碱能药物。
4、口腔疾病:疱疹性口炎、鹅口疮等感染会引起疼痛性流涎,通常伴随发热或口腔溃疡。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等药物对症治疗。
日常避免过度捏压宝宝脸颊刺激唾液分泌,若持续流涎超过4岁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儿科或口腔科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
新生儿锁骨骨折多数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锁骨骨折可能由产道挤压、胎儿过大、分娩方式、肩难产等因素引起。
1. 产道挤压:自然分娩过程中产道对胎儿锁骨产生的压力可能导致骨折,属于生理性损伤,通常无须特殊治疗,2-4周可自愈。
2. 胎儿过大:体重超过4000克的巨大儿经阴道分娩时更易发生锁骨骨折,建议孕期做好体重管理,分娩时选择合适生产方式。
3. 分娩方式:器械助产如产钳或胎头吸引可能增加骨折风险,需严格掌握操作指征,出现骨折后可通过三角巾固定促进愈合。
4. 肩难产:胎儿肩部卡压导致的急症处理过程中可能造成锁骨骨折,属于并发症而非事故,需及时进行新生儿骨科评估。
建议家长避免牵拉患儿患侧上肢,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若怀疑存在操作不当可申请医疗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