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后的烦躁期通常出现在术后1-3天,部分患者可能持续至术后一周。术后烦躁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代谢、颅内压变化等因素相关,表现为情绪波动、易怒、睡眠障碍等症状。
1、麻醉代谢:全身麻醉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暂时性紊乱,导致患者出现烦躁情绪。术后可通过调整环境光线、减少噪音刺激等方式缓解不适。
2、颅内压变化:手术过程中颅内压的波动可能影响脑功能,术后早期颅内压尚未完全稳定时,患者易出现情绪波动。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疼痛刺激:术后切口疼痛可能引发烦躁情绪。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口服,每6小时一次;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口服,每8小时一次。
4、睡眠障碍:术后环境改变、疼痛等因素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情绪不稳。可尝试音乐疗法、冥想放松等非药物方式改善睡眠。
5、心理应激:手术创伤可能引发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疏导,家属应多陪伴支持,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术后恢复期。
术后恢复期间,建议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等。适当进行肢体活动,如床上翻身、肢体按摩等,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定期更换床单被褥,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通过科学护理和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顺利度过术后烦躁期,逐步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