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拇外翻截骨手术后多久可以走路?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拇外翻截骨手术后多久可以走路?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拇外翻截骨手术后一般需要6-8周才能逐步恢复行走,具体时间与手术方式、骨质愈合情况及康复训练效果有关。

术后1-2周需严格卧床,患肢用支具或石膏固定避免负重。此时可进行足趾被动活动及踝泵练习防止关节僵硬。术后3-4周复查X线确认截骨端初步愈合后,可尝试在穿戴专用矫形鞋的情况下部分负重,每日行走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术后5-6周骨质愈合稳定后,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初期建议使用助行器分散压力。术后7-8周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步态,但仍需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康复期间需配合冰敷、抬高等措施减轻肿胀,并按医嘱进行足底肌肉力量训练。

术后应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行走训练需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早期过度负重可能导致截骨端移位或内固定失效,延迟愈合期间需加强钙和维生素D补充。康复后期可穿宽松软底鞋,避免高跟鞋或尖头鞋,每日行走后可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加剧,应及时就医排除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两臂肌肉长期酸痛的原因

两臂肌肉长期酸痛可能由过度劳损、姿势不良、颈椎病、风湿性多肌痛等原因引起。

1、过度劳损

长期重复性动作或超负荷运动导致肌纤维微损伤,表现为酸痛伴乏力。建议减少手臂负重活动,局部热敷缓解症状。

2、姿势不良

长期伏案工作或睡姿不当引发肌肉代偿性紧张,可通过调整桌椅高度、定时活动改善。

3、颈椎病

可能与神经根受压、椎间盘退变有关,常伴随颈部僵硬和手指麻木。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塞来昔布、乙哌立松等药物。

4、风湿性多肌痛

与自身免疫异常、年龄因素相关,典型表现为晨僵和对称性疼痛。需采用泼尼松、甲氨蝶呤、托珠单抗等药物治疗。

日常注意避免提重物,适当进行肩颈拉伸运动,若持续两周不缓解需排查肌炎等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