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癌症患者一般可以做肾结石手术,但需根据癌症类型、分期及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综合判断。肾结石手术方式主要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等,需由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方案。
癌症患者若处于疾病稳定期,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重要器官衰竭,通常可耐受肾结石手术。手术前需全面评估肿瘤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如是否存在输尿管受压、肾功能受损等情况。对于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患者,需避开骨髓抑制期,防止术后感染或出血风险增加。部分癌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晚期前列腺癌可能合并高钙血症,需先纠正代谢异常再考虑手术。
若癌症已导致广泛转移或患者体能状态较差,则可能不适合创伤性手术。此时可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如药物排石、输尿管支架置入缓解梗阻。对于终末期癌症患者,需权衡手术获益与生活质量,必要时采取姑息性处理。
癌症合并肾结石患者术后需加强监测,包括肾功能、电解质及感染指标。饮食上应增加水分摄入,限制高草酸、高嘌呤食物,必要时补充枸橼酸盐制剂预防结石复发。建议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及时发现结石或肿瘤进展,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淋病和尿道炎可通过病原体、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区分。淋病由淋球菌感染引起,尿道炎包括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后者多由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导致。两者均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淋病脓性分泌物更典型,需通过分泌物涂片、核酸检测等明确诊断。
1、病原体差异
淋病由淋病奈瑟球菌感染引起,属于性传播疾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常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部分可能由阴道毛滴虫、单纯疱疹病毒等导致。淋球菌感染后潜伏期较短,通常2-5天即可发病,而非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较长,可能达1-3周。
2、症状表现
淋病急性期表现为尿道口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排尿时灼痛感明显,可伴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非淋菌性尿道炎分泌物多为白色或清稀黏液状,尿痛程度较轻,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尿道刺痒或晨起尿道口结痂。约半数女性淋病患者症状隐匿,易被忽视。
3、实验室检查
淋病确诊需取尿道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可见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或通过淋球菌培养、核酸扩增试验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需采用衣原体抗原检测、支原体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尿常规检查两者均可出现白细胞增多,但淋病通常更显著。
4、并发症特点
未经治疗的淋病可能引起附睾炎、前列腺炎、盆腔炎等,女性患者可导致输卵管粘连或不孕。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症包括反应性关节炎、结膜炎等,与衣原体感染相关的赖特综合征可能出现尿道炎、关节炎和结膜炎三联征。
5、治疗药物
淋病首选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片,耐药菌株可选用大观霉素注射液。非淋菌性尿道炎常用盐酸多西环素片、阿奇霉素分散片或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所有性伴侣需同步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直至复查转阴。
出现尿道不适症状应避免自行用药,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治疗期间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更换内裤并用沸水烫洗。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促进排尿冲洗尿道。完成疗程后需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淋病患者治疗后1-2周应复查培养,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停药3周后复查核酸。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