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孩子发烧时建议优先选择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冷敷或热敷需根据体温阶段决定,体温上升期寒战怕冷可用温热毛巾擦拭,高热持续期无寒战可用冷毛巾敷额头。
1、体温上升期当孩子出现寒战、手脚冰凉时,家长需用温热毛巾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此时冷敷可能加重寒战不适,可配合补充温水并监测体温变化。
2、高热持续期若孩子面色潮红、全身发烫无寒战,家长可将冷毛巾敷于前额或腹股沟,同时解开衣物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刺激皮肤。
3、退热药物辅助体温超过38.5℃时建议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物理降温应与药物间隔30分钟以上,家长需记录用药时间和体温变化。
4、观察警惕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抽搐、嗜睡等症状时,家长须立即就医,新生儿发热无论体温高低均需急诊处理,不可自行判断冷热敷。
保持室内通风,鼓励孩子多饮温水,发热期间宜选择米粥、果蔬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强迫进食或包裹过厚影响散热。
2岁孩子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腹部按摩、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便秘通常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水分缺乏、肠道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如西蓝花、苹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家长需避免给孩子过多食用精制米面及乳制品。
2、增加运动量每日保证1小时爬行或行走活动,家长需引导孩子进行蹲起游戏等腹部用力动作,促进肠道蠕动。
3、腹部按摩家长需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孩子腹部,每次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配合屈膝压腹动作效果更佳。
4、药物干预顽固性便秘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先天性巨结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疼痛、腹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开塞露等药物。
家长需记录孩子排便频率及粪便性状,若出现血便、持续哭闹或超过3天未排便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适量增加火龙果、梨汁等润肠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