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新生儿手脚蜷缩伸不直可通过调整抱姿、按摩放松、观察神经发育、排查病理因素等方式改善。通常由生理性肌张力高、宫内姿势习惯、神经系统未成熟、脑损伤等原因引起。
1、调整抱姿采用摇篮式抱姿帮助四肢自然伸展,避免包裹过紧。生理性蜷缩多与胎儿期蜷曲姿势延续有关,无须特殊治疗。
2、按摩放松轻柔按摩手掌脚掌及关节处,每次5分钟促进肌肉放松。注意室温保持26℃以上,避免寒冷刺激加重蜷缩。
3、观察神经发育定期监测抓握反射、踏步反射等原始反射。若3个月后仍持续强直,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有关,需儿保科评估。
4、排查病理因素若伴随肌张力异常增高或喂养困难,需排除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性肌病等。可能与围产期窒息、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需神经科专科检查。
日常可多做被动操帮助伸展,若蜷缩持续超过4个月或影响日常活动,建议儿科就诊完善肌电图等检查。
小儿腹泻脱水症状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三类,主要表现有口渴减少、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
1、早期表现患儿可能出现口渴感减弱、尿量轻度减少、嘴唇稍干燥等表现,此时家长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加重。
2、进展期出现明显尿量减少、眼窝轻度凹陷、哭时泪少、皮肤回弹变慢等症状,家长应立即就医并继续补充电解质溶液。
3、终末期表现为无尿、眼窝深度凹陷、手脚冰凉、嗜睡或烦躁等严重症状,需紧急静脉补液治疗,这种情况可能危及生命。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腹泻期间可少量多次喂食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若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