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小肠掉下来怎么办

|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肠掉下来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禚洪庆
禚洪庆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肠掉下来一般指小肠脱垂,可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疝修补术、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小肠脱垂通常由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外伤、先天发育异常、手术史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早期轻度小肠脱垂可通过专业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医生会戴无菌手套,用温生理盐水浸润脱垂肠管后轻柔推回腹腔。复位后需卧床休息1-2天,使用腹带加压固定。此方法适用于无肠管缺血坏死的急诊处理,但复发概率较高。

2、药物治疗

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炎症。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但需排除肠梗阻后再用药。药物仅作为辅助治疗,无法根治脱垂问题。

3、疝修补术

针对腹股沟疝导致的脱垂,可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聚丙烯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手术创伤小且复发率低。术后需避免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行为3个月,适合老年患者及轻度脱垂者。

4、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下小肠固定术能同时处理脱垂和潜在病因。通过3-4个小切口置入器械,将游离肠管缝合固定于后腹膜,并修补缺损的盆底筋膜。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至3-5天,适合多数择期手术患者。

5、开放手术

出现肠坏死或嵌顿需急诊开腹手术。切除坏死肠段后行端端吻合,同时加固腹壁薄弱区。严重者可能需临时肠造口,待二期手术还纳。开放手术创伤较大,但能彻底处理复杂病例,术后需密切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

发生小肠脱垂后应立即平卧,用软枕垫高臀部减少肠管受压。避免自行推挤脱出肠管,防止污染或损伤。术后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发现复发迹象及时就医。长期慢性咳嗽、便秘患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降低腹内压。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脾多肽的作用和副作用

脾多肽是从动物脾脏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用于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营养代谢,常见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和胃肠不适。

1、免疫调节

脾多肽含有胸腺肽、转移因子等成分,能激活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强机体对病毒、细菌的防御能力。临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肿瘤放化疗后的免疫辅助治疗,常与干扰素联合使用。使用期间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免疫激活反应。

2、营养支持

脾多肽中的氨基酸和小分子肽段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恶病质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手术后伤口愈合、重度烧伤修复有一定帮助。静脉滴注时需控制输注速度,避免引发心悸等不适。

3、过敏风险

部分患者可能对异种动物蛋白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用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首次使用应配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有严重过敏体质者禁用。

4、胃肠反应

口服制剂可能引起恶心、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与药物刺激胃肠黏膜有关。建议餐后服用,必要时可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肠溶片剂型可减少此类不良反应。

5、特殊人群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缺乏安全性数据,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调整剂量。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加重病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避免使用。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给药间隔。

使用脾多肽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现持续发热或关节痛需及时停药。避免与免疫抑制剂同时使用,接种疫苗前后需间隔两周。饮食宜清淡,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超过一个月需评估疗效与风险比。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