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完全性室间隔缺损是什么意思

|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完全性室间隔缺损是什么意思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完全性室间隔缺损是指心脏室间隔存在贯穿左右心室的异常通道,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类型。完全性室间隔缺损可能由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异常、母体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喂养困难、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完全性室间隔缺损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或家族遗传倾向有关。若父母或近亲属有先天性心脏病史,胎儿发生心脏发育缺陷的概率可能增加。这类情况需通过产前超声筛查早期发现,出生后需定期监测心功能,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呋塞米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2、胚胎发育异常

心脏在胚胎期4-8周发育过程中,若室间隔肌部或膜部融合不全,可能形成完全性缺损。此类患儿出生后易出现口唇青紫、活动耐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肺动脉高压。治疗需根据缺损大小选择介入封堵术或外科修补手术,术后可能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

3、母体感染

妊娠早期母体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可能干扰胎儿心脏发育。这类患儿除心脏缺损外,常合并听力障碍、视力异常等表现。需在新生儿期完善TORCH筛查,若存在活动性感染需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控制,心脏问题需由心外科评估手术时机。

4、血流动力学改变

缺损导致左向右分流会增加肺动脉血流,长期可能引起肺血管病变。患儿表现为多汗、呼吸急促、体重不增,听诊可闻及响亮收缩期杂音。轻度缺损可能随年龄增长自然闭合,中重度需在1-2岁前完成手术,避免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

5、合并其他畸形

约30%的完全性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复杂先心病。这类患儿需通过心脏CT或导管造影明确解剖结构,制定分期手术方案。术前可能需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维持动脉导管开放,术后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循环功能。

完全性室间隔缺损患儿日常需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饮食应保证充足热量和优质蛋白,少量多餐避免胃肠充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疫苗前需咨询心内科医生。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术后患者需终身随访监测心律失常、残余分流等并发症。家长应学会识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心衰征兆,及时就医处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肺炎胸腔积液可怕吗

肺炎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通常由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虽然它可能引发不适,但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1、感染因素:肺炎胸腔积液多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感染导致肺部炎症,液体渗出至胸腔。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500mg,每日三次或头孢曲松1g,每日一次。伴随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胸痛。 2、炎症反应:肺部炎症可能导致胸腔内液体积聚。炎症性积液通常伴随白细胞增多。治疗可使用抗炎药物,如布洛芬400mg,每日三次或泼尼松20mg,每日一次。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 3、肿瘤因素:某些肿瘤如肺癌或胸膜间皮瘤可能引发胸腔积液。肿瘤压迫或侵犯胸膜,导致液体渗出。治疗需手术切除肿瘤或化疗,常用药物包括顺铂75mg/m²,每三周一次和紫杉醇175mg/m²,每三周一次。伴随症状包括体重下降、持续咳嗽。 4、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或心包炎可能导致胸腔积液。心脏功能不全使血液回流受阻,液体渗入胸腔。治疗需利尿剂,如呋塞米40mg,每日一次或螺内酯25mg,每日一次。症状表现为水肿、呼吸困难。 5、其他疾病: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也可能引发胸腔积液。这些疾病导致体内液体代谢紊乱,液体渗入胸腔。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肝硬化可使用乳果糖10g,每日三次或螺内酯25mg,每日一次。症状包括腹水、黄疸。 肺炎胸腔积液的治疗需结合病因,及时就医是关键。日常护理中,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和新鲜蔬菜。适当进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改善肺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