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问题描述: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朱振国
朱振国 鹤岗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7),中年女性更多见。与用药有关的肾外疾病病史,对于了解用药史具有很好的提示意义。多数镇痛药肾病患者都有头痛、关节痛、腹痛等慢性疼痛史。并且多为隐袭起病,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肾外的非特异性症状。肾脏方面的表现,可以出现肾小管功能的障碍。早期仅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异常的夜尿增多、尿渗透压降低等。随着疾病进展,可以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等。并且可以出现肾小管源性的蛋白尿,以带正电荷的小分子蛋白质为主。无菌性白细胞尿的发生率可达50%-100%,还可能出现慢性肾衰竭的表现。60%-90%的患者可以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多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平行。此外,还可以伴发肾乳头的坏死,表现为突发性的肉眼血尿及肾绞痛,重症者可以合并急性肾衰竭。因为坏死的肾乳头组织从尿路中排出,有时还会出现尿路梗阻的临床表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潜血iga肾病

儿童潜血iga肾病通常是指儿童免疫球蛋白A肾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可能伴随高血压或肾功能异常。该病主要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引起,治疗方式主要有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免疫抑制治疗、饮食调整、定期监测肾功能等。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

1、控制血压

儿童免疫球蛋白A肾病可能因肾小球损伤导致血压升高,通常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家长需定期监测孩子血压,医生可能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控制血压,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2、减少蛋白尿

蛋白尿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有关,可能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除控制血压药物外,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家长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尿蛋白定量。

3、免疫抑制治疗

中重度病例可能与异常免疫反应相关,常伴血肌酐升高。针对病理分级较高的患儿,医生可能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冲击治疗,或联合霉酚酸酯胶囊等药物,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感染风险。

4、饮食调整

日常饮食不当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家长应提供优质蛋白如鸡蛋清、瘦肉,控制蛋白质总量,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合并水肿时需限制水分摄入,同时保证适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

5、定期监测

疾病进展可能悄无声息损害肾功能。除尿常规和血压监测外,家长需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血肌酐、尿素氮及肾小球滤过率,必要时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急性加重时可能出现肉眼血尿,需立即就医。

儿童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长期管理需要家长全面配合。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孩子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严格遵医嘱用药。饮食上采用低盐优质蛋白原则,可适量食用山药、冬瓜等健脾利湿食材。建议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血压、尿检等数据,定期到儿科肾病专科随访,早期发现肾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睡眠充足和情绪稳定也有助于疾病控制。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