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牙齿打骨钉的危害有哪些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牙齿打骨钉的危害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天奇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牙齿打骨钉(正畸骨钉)在规范操作下安全性较高,但可能出现局部感染、松动脱落、邻牙损伤、黏膜刺激或神经血管损伤等风险。正畸骨钉是辅助牙齿移动的临时植入装置,需由专业医师评估操作。

1、局部感染

骨钉植入后若清洁不当可能引发牙龈红肿或局部化脓。与口腔细菌定植、术后护理不足有关,表现为植入区持续疼痛或渗出液。需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配合局部碘甘油消毒,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

2、松动脱落

骨钉与骨结合不良时易发生移位或脱落。常见于骨质疏松患者或植入位置受力过大,伴随咀嚼无力感。需重新植入并延长骨愈合期,必要时补充钙尔奇碳酸钙D3片促进骨整合。

3、邻牙损伤

植入角度偏差可能造成邻压根管损伤。多因术前影像评估不充分导致,表现为相邻牙齿冷热敏感或叩击痛。需立即调整骨钉位置,配合根管治疗并使用奥硝唑胶囊预防根尖炎症。

4、黏膜刺激

骨钉头部突出可能摩擦颊舌黏膜形成溃疡。与患者口腔黏膜厚度及骨钉暴露长度相关,可见明显糜烂创面。可用复方苯佐卡因凝胶止痛,同时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促进愈合。

5、神经血管损伤

上颌后牙区植入过深可能触及上颌窦或眶下神经。表现为术区麻木或异常放电感,需通过锥形束CT定位后调整深度,必要时口服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正畸骨钉植入后应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冲牙器清洁,避免进食过硬食物。出现持续疼痛、异常出血或骨钉暴露部分超过3毫米时需及时复诊。定期使用生理盐水含漱可降低感染概率,矫正期间每4-6周需进行专业维护检查。夜间佩戴防护蜡可减少黏膜摩擦损伤,维生素B族补充有助于神经修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治疗牙龈炎牙膏有哪些

治疗牙龈炎牙膏可通过含氟牙膏、抗菌牙膏、抗炎牙膏、修复牙膏、草本牙膏等方式改善症状。牙龈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口腔卫生不良、激素变化、营养不良、系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含氟牙膏:含氟牙膏能够增强牙釉质,减少牙齿敏感,抑制牙菌斑形成。氟化物通过促进牙齿再矿化,增强牙齿对酸性物质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牙龈炎的发生风险。建议每天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刷牙至少两分钟。 2、抗菌牙膏:抗菌牙膏含有氯己定、三氯生等成分,能够有效抑制口腔细菌的生长,减少牙菌斑的形成。这些成分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或抑制其代谢,降低牙龈炎症的发生。使用时需注意,长期使用抗菌牙膏可能导致口腔菌群失衡,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抗炎牙膏:抗炎牙膏通常含有甘草酸、芦荟等成分,能够减轻牙龈红肿、出血等炎症反应。这些成分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牙龈组织的不适感。适合牙龈炎急性期使用,但需避免长期依赖,建议结合其他口腔护理措施。 4、修复牙膏:修复牙膏含有羟基磷灰石、钙盐等成分,能够修复受损的牙釉质,增强牙齿的抵抗力。这些成分通过填补牙齿表面的微小缺损,减少细菌附着,从而降低牙龈炎的发生。建议与含氟牙膏交替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5、草本牙膏:草本牙膏含有薄荷、茶树油、金银花等天然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清凉的作用。这些成分通过天然植物的活性物质,缓解牙龈不适,改善口腔环境。适合对化学成分敏感的人群使用,但需注意选择正规品牌,避免过敏反应。 日常护理中,除了使用合适的牙膏,还需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以增强牙龈健康。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清除牙菌斑和牙石,是预防牙龈炎的重要措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