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皮肤性病科

荨麻疹后期变小红疙瘩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荨麻疹后期变小红疙瘩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聂小娟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荨麻疹后期出现小红疙瘩可能是疾病进展或反复发作的表现,通常与皮肤炎症反应持续、搔抓刺激或继发感染有关。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医学上称为荨麻疹性血管炎或慢性荨麻疹,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病因。

1. 炎症反应持续

荨麻疹急性期后若未完全消退,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炎性介质释放可能导致红色丘疹。此类情况需避免搔抓,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缓解瘙痒,或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反应。伴随皮肤灼热感时可采用冷敷辅助镇静。

2. 机械性刺激

反复摩擦或搔抓患处会破坏皮肤屏障,形成红色小疙瘩。建议剪短指甲,夜间佩戴棉质手套减少无意识抓挠。局部可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合并渗出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布料摩擦刺激。

3. 继发细菌感染

破损皮肤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表现为红色脓疱或硬结。需就医进行脓液培养,确诊后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伴随发热或淋巴结肿大提示感染扩散,需及时静脉用抗生素治疗。

4. 过敏原持续接触

未彻底回避致敏物质如尘螨、花粉等会导致症状迁延。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针对性避免接触。环境控制配合口服地氯雷他定糖浆可降低敏感性,顽固性病例需考虑奥马珠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治疗。

5. 药物反应加重

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或抗生素等药物过敏反应表现为迟发性皮疹。需停用可疑药物并记录用药史,替换为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安全替代品。严重药疹需联合使用泼尼松片和雷公藤多苷片控制免疫反应。

荨麻疹后期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湿润,使用无香料润肤乳预防干燥。避免过热沐浴及辛辣饮食,选择棉质透气衣物。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和可疑诱因,慢性反复发作者建议定期复查过敏免疫指标。若红疙瘩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关节痛需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灰指甲症状与治疗

灰指甲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拔甲等方式治疗。灰指甲通常由真菌感染、免疫低下、外伤、潮湿环境、遗传等因素引起。 1、真菌感染: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酵母菌等真菌感染引起,这些真菌侵入甲板后破坏甲组织,导致甲板增厚、变色。治疗时可使用特比萘芬乳膏、环吡酮胺搽剂等外用药物,每天涂抹1-2次,持续3-6个月。对于严重感染,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每日200mg,连续服用3个月。 2、免疫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真菌,导致灰指甲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特别注意。治疗期间需增强免疫力,可通过均衡饮食、适当运动、补充维生素C等方式改善。对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减少感染风险。 3、外伤:甲板受到外伤后,真菌更容易侵入并引发灰指甲。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指甲受到撞击、挤压等伤害。治疗时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同时保持甲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加重。对于外伤后形成的甲沟炎,需及时处理,防止真菌感染扩散。 4、潮湿环境: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如游泳、泡脚等,容易滋生真菌,增加灰指甲的发病风险。治疗期间应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可使用抗真菌粉剂撒在鞋袜中,减少真菌滋生。 5、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导致甲板结构异常,更容易感染真菌。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甲部卫生,定期修剪指甲,避免甲板过厚。治疗时可使用激光治疗,通过激光的热效应杀灭真菌,改善甲板结构。对于严重病例,可考虑手术拔甲,彻底清除感染源。 灰指甲的治疗需结合个人情况,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增强体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定期更换鞋袜,避免真菌滋生。对于顽固性灰指甲,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