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9次阅读
骨髓移植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但具体风险与移植类型、患者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骨髓移植分为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前者伤害相对可控,后者可能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自体移植中,患者需接受大剂量化疗或放疗清除病变骨髓,这一过程可能导致恶心、脱发、骨髓抑制等短期副作用,但造血干细胞回输后通常能逐步恢复。异体移植因涉及供者细胞植入,可能出现免疫排斥反应,表现为皮肤红疹、肝功能异常或腹泻,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移植后1-2年内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真菌和巨细胞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间质性肺炎或内分泌功能紊乱。
极少数情况下,异体移植后可能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及皮肤、肝脏等多个器官,甚至影响长期生存质量。预处理方案中的放疗还可能增加继发恶性肿瘤的概率,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供体干细胞来源不匹配时,造血重建失败风险也会明显上升。
骨髓移植后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免疫功能及器官功能,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生冷食物。出现持续发热、皮肤黄疸或体重骤降时应立即就医。移植后1年内应避免接种活疫苗,并遵医嘱进行抗感染预防。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造血恢复,但需避免食用可能携带寄生虫的生鲜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