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慢性盆腔炎怎么能查出来

|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盆腔炎怎么能查出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曲中玉
曲中玉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盆腔炎可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体检测、腹腔镜检查等方式诊断。慢性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及附件区压痛情况。慢性盆腔炎患者可能出现子宫活动受限、附件区增厚或压痛。检查时可发现阴道分泌物异常,部分患者伴有宫颈举痛。妇科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但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C反应蛋白可能增高。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pH值异常。部分患者需进行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判断感染程度和病原体类型。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显示输卵管增粗、积水或盆腔积液。严重者可能出现输卵管卵巢脓肿。磁共振成像对盆腔粘连和输卵管病变显示更清晰。影像学检查能直观反映盆腔器官结构改变,评估炎症造成的解剖学变化。

4、病原体检测

采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特殊情况下需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培养。病原学检测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对性传播疾病相关盆腔炎尤为重要。

5、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可直接观察盆腔器官充血水肿、粘连及输卵管病变情况,同时可进行组织活检和治疗操作。这是诊断慢性盆腔炎的金标准,适用于疑难病例或需鉴别诊断时。腹腔镜能准确评估炎症范围及并发症,但属于有创检查。

慢性盆腔炎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劳累和久坐。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定期复查随访对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很重要,出现发热、腹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月经时不时来点怎么回事

月经时不时来点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病变、药物影响、精神压力、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月经不规律通常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异常或非经期出血,需结合具体病因处理。

1、内分泌失调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可能导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异常,常见于青春期或围绝经期。这类情况可能伴随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乳房胀痛。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戊酸雌二醇片、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同时需监测基础体温变化。

2、子宫病变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可能引起间断性出血,通常伴有经量增多或痛经。宫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黏膜下肌瘤可能需行宫腔镜电切术,息肉摘除术后可配合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复发。

3、药物影响

紧急避孕药、抗凝药华法林钠片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干扰子宫内膜正常脱落。此类出血多表现为点滴状,停药后通常可自行恢复。使用短效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进行周期调整时,需严格遵循用药时间。

4、精神压力

长期焦虑或突然的心理应激可通过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导致月经紊乱。这类情况常见经间期褐色分泌物,改善睡眠和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恢复。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可能有一定效果。

5、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血友病等疾病可能导致经期延长,常伴有皮下瘀斑或牙龈出血。需进行凝血四项检查,确诊后可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纠正凝血异常,同时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出血。

建议记录至少三个月的月经周期情况,包括出血时间、经量变化和伴随症状。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每日保证摄入足量铁元素预防贫血。若出血持续超过两周或单次经量浸透卫生巾每小时超过一片,需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围绝经期女性出现不规则出血时,应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可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