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7次阅读
猫抓病可通过病原体检测、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式确诊。猫抓病通常由巴尔通体感染引起,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等症状。
1、病原体检测
通过伤口分泌物或淋巴结穿刺液直接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巴尔通体。该方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感染。若发现革兰阴性短小杆菌,结合临床表现可辅助诊断。
2、血清学检查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巴尔通体特异性抗体IgM和IgG。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可能为既往感染。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评估淋巴结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典型表现为淋巴结增大伴周围软组织水肿。CT或MRI用于排查深部淋巴结受累及脏器损害,如肝脾肉芽肿或脑炎改变,但缺乏特异性。
4、病理学检查
淋巴结活检可见中央坏死伴周围上皮样细胞增生,形成特征性肉芽肿性炎症。Warthin-Starry银染色可显示组织中的巴尔通体,但阳性率受取材部位和病程影响。
5、分子生物学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能特异性扩增巴尔通体DNA片段,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不典型病例或血清学阴性患者的诊断,但需专业实验室支持且检测成本较高。
确诊猫抓病需结合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日常应避免与流浪猫密切接触,被猫抓伤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出现持续发热或淋巴结肿大时及时就医,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警惕严重并发症。治疗期间保持充足休息,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