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狂犬病可通过恐水、怕风、吞咽困难、异常兴奋及麻痹等症状判断。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播。若出现疑似症状需紧急就医。
1、恐水:
患者对水极度恐惧,甚至听到流水声或看到水杯都会引发咽喉肌痉挛,表现为饮水困难、唾液分泌增多。这种症状与病毒侵犯脑干神经核有关,属于狂犬病典型表现。需立即隔离并联系传染病专科医院处理,临床常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狂犬病疫苗进行暴露后预防。
2、怕风:
患者对气流刺激异常敏感,轻微风吹可诱发咽肌痉挛和呼吸困难。该症状由病毒损伤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常伴随大汗淋漓、心率加快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确诊需通过脑脊液检测病毒核酸,治疗以镇静剂如地西泮注射液控制痉挛为主。
3、吞咽困难:
因病毒侵袭延髓运动神经元,患者出现进行性吞咽功能障碍,伴随大量流涎和发音含糊。检查可见咽部肌肉麻痹,需通过鼻饲维持营养。临床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同时给予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4、异常兴奋:
患者表现为躁动不安、攻击行为或幻觉等中枢兴奋症状,可能与病毒破坏边缘系统有关。此期持续2-7天,需在负压病房进行监护,使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控制惊厥发作,避免声光刺激。
5、麻痹:
疾病终末期出现弛缓性瘫痪,从咬伤部位向全身扩散,伴随昏迷和呼吸衰竭。此时病毒已广泛损伤脊髓前角细胞,预后极差。治疗以呼吸机辅助通气为主,可用干扰素注射液尝试抑制病毒复制。
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并用碘伏消毒。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发病的关键,全程需接种5针。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家养宠物应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若出现疑似症状须立即至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发病后死亡率接近100%,暴露后预防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