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孩子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抽动秽语综合征三种类型。
1、短暂性抽动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如眨眼、耸肩、清嗓子等,多数患儿症状会自行缓解。
2、慢性抽动障碍抽动症状持续超过1年,可能表现为单一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症状时轻时重,但不会完全消失。
3、抽动秽语综合征同时存在多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能伴有秽语或模仿言语,症状严重程度不一,部分患儿可能伴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强迫症。
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的抽动症状,避免过度关注或指责,及时就医评估,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行为干预或药物治疗,同时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和规律作息。
孩子睡觉时头部多汗可能由环境过热、被褥过厚、维生素D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家长需根据具体原因调整护理措施或就医检查。
1. 环境过热卧室温度过高或空气不流通会导致生理性出汗,建议家长保持室温在20-24摄氏度,选择透气棉质睡衣。
2. 被褥过厚过度保暖会阻碍散热,家长需根据季节调整被褥厚度,优先采用多层可拆卸的薄被组合。
3.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早期常见症状,伴随枕秃、夜惊,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或胆维丁乳。
4. 甲状腺亢进可能伴有体重下降、心率增快,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医生可能开具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或普萘洛尔片。
家长应记录孩子出汗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睡前高糖饮食,持续多汗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时及时就诊儿科或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