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孩子反复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病因排查、预防护理等方式处理。该症状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1. 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使用退热贴。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
2. 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家长需注意用药间隔时间,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
3. 病因排查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感染、流感病毒感染有关,常伴随咳嗽、精神萎靡。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必要时进行胸片检查。
4. 预防护理保持每日200毫升饮水量,选择米汤、稀释果汁补充电解质。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频率,发热期间暂停辅食添加。
观察是否出现抽搐、皮疹等警示症状,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或体温超过40℃需急诊处理。恢复期保持每日1小时午睡,避免剧烈活动。
儿童持续发热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脱水、川崎病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并就医评估。
1. 病毒感染:幼儿急疹、流感等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表现为反复高热3-5天。家长需保持患儿水分摄入,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2. 细菌感染:中耳炎、肺炎等细菌感染会导致持续发热,可能伴随咳嗽或耳痛。需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3. 脱水:发热时水分蒸发加快,脱水可能加重体温调节异常。家长应每15分钟给予少量温水,观察尿量和口腔湿润度,必要时就医补液。
4. 川崎病:持续发热超过5天伴眼结膜充血、皮疹需警惕此病。该病需住院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延迟治疗可能损害冠状动脉。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室温24-26℃,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可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若72小时未退热或出现嗜睡、抽搐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