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尿液细菌培养可发现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尿液细菌培养是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类型并指导用药。
1、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约占社区获得性感染的80%。该菌常定植于肠道,经会阴逆行感染尿道,可引发膀胱炎、肾盂肾炎。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灼痛,严重时可出现血尿或发热。临床常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呋喃妥因肠溶片等药物治疗。
2、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克雷伯菌多见于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尤其好发于留置导尿管患者。该菌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导致多种抗生素耐药。感染后除尿路刺激症状外,可能伴随脓尿或腰痛。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药物。
3、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具有活跃的鞭毛运动能力,易在碱性尿液中形成感染性结石。其分泌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导致尿液pH值升高。特征性表现为尿液浑浊伴特殊臭味,可能诱发肾结石或输尿管梗阻。临床常用阿米卡星注射液、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药物治疗。
4、肠球菌
肠球菌属条件致病菌,常见于老年女性及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粪肠球菌和尿肠球菌可通过尿道口上行感染,易形成生物被膜导致慢性感染。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尿不适感,治疗需选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片等特定抗生素。
5、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引起尿路感染,前者常见于器械检查后,后者多与血行播散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伴随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需警惕败血症风险。治疗可选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盐酸莫西沙星片等药物。
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前应清洁外阴,留取晨起中段尿并及时送检。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女性排便后应从前往后擦拭。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留置导尿管者需定期更换导管。若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发热腰痛时,应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