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可能会得高脂血症,但概率相对较低。高脂血症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或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高脂血症在青年人群中虽不常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遗传性高脂血症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能在青年期就表现出症状,这类患者往往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可能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缺乏运动会影响脂质代谢,增加患病风险。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可能引发混合型高脂血症。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脂血症。
建议青年人保持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上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定期体检监测血脂水平,有家族史者应更早开始筛查。若血脂异常持续存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避免长期未控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
尿毒症患者一般不建议食用狗肉。狗肉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可能含有过量嘌呤,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或诱发高尿酸血症。
尿肉属于高生物价动物蛋白,每100克约含20克蛋白质,尿毒症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蛋白摄入量以减轻肾脏代谢压力。狗肉摄入可能导致血尿素氮升高,加速肾功能恶化。部分狗肉烹饪过程中添加大量盐分和调味料,可能引发水钠潴留和血压波动。狗肉中嘌呤含量接近150毫克/100克,代谢后产生的尿酸需通过肾脏排泄,可能加重高尿酸血症风险。部分地区的狗肉可能存在重金属蓄积问题,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毒素蓄积。
个别地区将狗肉作为传统药膳使用,若患者肌酐清除率尚可且营养状态较差,经临床营养师评估后可能允许极少量摄入。需确保肉质来源安全,采用水煮等低盐低脂烹饪方式,单次食用量不超过50克。合并高磷血症者需注意狗肉中磷含量较高,食用后需配合磷结合剂使用。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宗教或文化禁忌,需尊重个人饮食习惯。
尿毒症患者日常应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低脂牛奶等,严格控制每日蛋白质总量在0.6-0.8克/公斤体重。建议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血磷等指标,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煎炸。合并高血压者需将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日以下,高钾血症患者需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出现食欲下降或营养不良时应及时联系营养科调整膳食方案,必要时采用肾病专用营养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