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1次阅读
婴儿必须接种的疫苗主要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这些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等疾病,建议家长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及时带婴儿接种。
1、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途径感染,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后续按程序完成第二针和第三针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通常可自行缓解。
2、卡介苗
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肺部等多个器官。婴儿出生后需尽快接种卡介苗,接种部位通常选择左上臂三角肌处。接种后2-4周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化脓等反应,属于正常现象,无须特殊处理。
3、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导致肢体瘫痪等严重后果。婴儿需在2月龄开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续按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方式包括口服和注射两种,具体根据当地免疫规划要求选择。
4、百白破疫苗
百白破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白喉和破伤风分别由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梭菌引起。婴儿需在3月龄开始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续按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反应,通常1-2天内可自行缓解。
5、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用于预防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婴儿需在8月龄接种第一针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第二针。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轻微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麻疹疫苗可有效预防麻疹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家长应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带婴儿及时接种各类疫苗,接种前需确保婴儿身体健康,无发热等不适症状。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日常注意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如出现持续高热、严重红肿等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合理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有助于保障婴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