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小儿病毒性感冒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液护理、抗病毒治疗等方式缓解。病毒性感冒通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1、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患儿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使用退热贴辅助降温。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
2、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家长需注意给药间隔时间,避免重复用药。
3、补液护理:家长需少量多次喂食温水、口服补液盐或母乳,预防脱水。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尿少或嗜睡需及时就医。
4、抗病毒治疗:流感病毒感染者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颗粒,重症需住院静脉注射帕拉米韦。普通病毒性感冒无须抗病毒药物,多数可自愈。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发热期间暂停鸡蛋等高蛋白食物。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抽搐需立即就诊。
小孩夜晚发烧可能由环境过热、水分摄入不足、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家长需及时监测体温并采取物理降温。
1. 环境过热睡眠时衣物过厚或室温过高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建议家长调整室温至24-26℃,选择透气棉质睡衣,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辅助散热。
2. 水分不足白天饮水不足易引发脱水热。家长需在睡前2小时补充适量温水,发烧期间可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3. 上呼吸道感染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常伴鼻塞、咳嗽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4. 尿路感染婴幼儿多见大肠杆菌感染,可能伴随排尿哭闹。需就医进行尿常规检查,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超过39℃时,家长应携带患儿至儿科急诊排查肺炎、川崎病等严重疾病,发热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并保持清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