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胃酸分泌异常、应激性损伤等原因引起。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溃疡。需进行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测,治疗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
2. 非甾体抗炎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黏膜保护。建议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等替代药物,必要时联用胃黏膜保护剂。
3. 胃酸分泌异常胃泌素瘤或壁细胞增生导致胃酸过量,侵蚀黏膜形成溃疡。可通过抑酸药控制,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
4. 应激性损伤严重创伤、烧伤等应激状态下,内脏血管收缩导致黏膜缺血坏死。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
胃溃疡通常比胃糜烂更严重。胃糜烂属于黏膜浅表损伤,胃溃疡则可能深达肌层甚至穿孔,主要风险包括出血、穿孔、梗阻、癌变。
1、损伤深度胃糜烂局限在黏膜层,胃溃疡可穿透黏膜肌层。胃溃疡伴随上腹规律性疼痛、黑便等症状,需胃镜确诊后使用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铝碳酸镁治疗。
2、并发症风险胃溃疡可能引发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胃糜烂极少导致穿孔。出血患者需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穿孔需紧急手术修补。
3、癌变概率慢性胃溃疡有低概率癌变可能,胃糜烂不会直接癌变。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诱因,根治需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
4、愈合周期胃糜烂2-4周可愈,胃溃疡需6-8周。治疗期间须禁烟酒、避免NSAIDs药物,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
两类病变均需规范抑酸治疗,胃溃疡患者应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测,日常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