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胃溃疡通常比胃糜烂更严重。胃糜烂属于黏膜浅表损伤,胃溃疡则可能深达肌层甚至穿孔,主要风险包括出血、穿孔、梗阻、癌变。
1、损伤深度胃糜烂局限在黏膜层,胃溃疡可穿透黏膜肌层。胃溃疡伴随上腹规律性疼痛、黑便等症状,需胃镜确诊后使用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铝碳酸镁治疗。
2、并发症风险胃溃疡可能引发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胃糜烂极少导致穿孔。出血患者需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穿孔需紧急手术修补。
3、癌变概率慢性胃溃疡有低概率癌变可能,胃糜烂不会直接癌变。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诱因,根治需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
4、愈合周期胃糜烂2-4周可愈,胃溃疡需6-8周。治疗期间须禁烟酒、避免NSAIDs药物,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
两类病变均需规范抑酸治疗,胃溃疡患者应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测,日常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胃镜检查属于低风险医疗操作,但频繁进行可能引发咽喉不适、黏膜损伤、感染风险增加等短期影响,长期过度检查并无明确获益。
1、咽喉不适胃镜通过咽喉时可能造成局部摩擦,导致暂时性疼痛或异物感,通常检查后1-2天自行缓解,可通过含服润喉片改善症状。
2、黏膜损伤操作过程中器械可能刮伤食管或胃黏膜,表现为轻微出血或溃疡,多数可自愈。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等黏膜保护剂。
3、感染风险消毒不彻底可能传播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若出现持续发热、腹痛需排查感染。
4、心理负担反复侵入性检查可能引发焦虑情绪,尤其对敏感人群。建议通过深呼吸训练缓解紧张,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普通人群无须常规重复胃镜检查,40岁以上高危人群建议每3-5年筛查一次,检查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